2014年4月12日 星期六

大考中心選材通訊 歷史地理要領!!!

歷史考科 - 掌握要領,事半功倍
 臺北市立中山女高歷史科/邱永春老師
指考的腳步日日逼近,面對浩繁的課本、講義等資料,考生想必常有不知如何下手的無力感吧?尤其這幾年來指考歷史科的成績,與其他各科相較之下,分數普遍低落,更增添考生們的不安與緊張。想在剩下的數十天當中,有效率的複習歷史課所學習過的知識,並在指考時冷靜判斷題目與作答,勢必要講求方法,以下老師就提供個人的經驗給各位考生參考。
一、複習的要領
(一)基本史事的理解:
考生應集中心力,將所學過的版本中最重要的基本史事,好好複習兩三遍,作為定位其他歷史事件或歷史解釋的判斷基準,才不會發生時空錯亂。

以台灣史而言,基本史事如:
史前時代的分期與文化概況;荷、鄭時期統治台灣的年代、統治策略與開發情況;
清領時期前後兩期不同的治台策略、行政區的演變與台灣內部開發順序及國際環境變化之間的
關係、土地所有權、經濟與社會情況的變化等;
日據時期在治台政策上與經濟政策上各有三次轉變與分期、米糖經濟、同化運動、人口問題、
社會變遷、武裝與非武裝抗日活動等等。

以中國史而言,基本史事如:
史前時代的分期與特色;
西周的封建、宗法、禮樂、井田制度;
東周時代的封建崩潰與變法運動、社會、經濟、學術的解放與變遷;
秦漢大一統朝代的制度變革與社會變遷;
魏晉南北朝時代的世族、新思想的傳播、南北政權的差異;隋唐到五代的制度變化、世族的
逐漸消退、藩鎮的形成、與周邊民族的關係;
宋代與遼金元,可注意庶民文化的出現、理學與心學的爭論、二元政治的特色等;
明清時期,應注意廢相之後的制度變化、美洲作物與白銀輸入中國的影響、商幫的活動、經
濟區位的變化、中國與周邊民族的關係等等;
近現代史方面,要注意重要條約的背景、年代、及它所造成的影響,分裂政權也是常考的重點(例如汪精衛與蔣介石的政權、國共的對立、滿洲國的成立等等)。

以世界史而言,基本史事如:
幾個古文明的區域特性與文化特色(如兩河流域文明、埃及尼羅河文明、印度河古文明、希
臘古文明等,各有各的地理環境與文化特色);
希臘化時代的東西文化交流;雅典的民主政治與羅馬的共和體制與帝制演變;
基督教的擴張對歐洲上古與中古、近代史的影響;伊斯蘭教世界的形成與特色;
印度的婆羅門教與佛教的發展與擴散;中南美洲的古文明特色與現今的人群分布與文化特
色;東南亞的宗教、族群與文化特色;
歐洲中古時代的莊園、封建、宗教發展概況;文藝復興、宗教革命、科學革命的時代特徵;
啟蒙運動的重要人物、學說與思維特色;法國大革命的時間、發展與影響;工業革命的時
間、擴散與影響;拿破崙對歐洲的改造;維也納會議、保守主義、浪漫主義、自由主義、
社會主義等種種重要事件與思潮對十九世紀的影響;義大利與日耳曼的統一運動;新帝國
主義的興起與瓦解;
梅特涅與俾斯麥對歐洲局勢的影響;威廉二世上台後德國國家政策的轉變與所帶動的影
響;兩次大戰的時間與重要事件;戰間期的發展大勢;冷戰時期的東西對抗與南北對抗;
歐盟成立的經過與擴張等等。
(二)時代特色的掌握:
歷史知識最重要的是時間與空間的脈絡,在有限的課程時數下,課綱與課本不可能面面俱到,什麼問題都談。因此,掌握時代的歷史特色,是一個很重要的訣竅。例如,西周的時代特色,就是封建制度,只要掌握封建制度下的政治、經濟與社會概況,就能掌握考題的旨趣。又如,春秋戰國時代,主要的時代特色便是封建制度逐漸崩潰、各國中央集權逐漸建立的過程,以及這段期間社會、經濟與思想狀況的變化。皇帝直接統領六部尚書,這只能出現在明代廢掉宰相之後;白銀成為繳稅與交易的主要貨幣,這只能發生在美洲白銀大量輸入中國之後;南京的國民政府與重慶的國民政府對立,這只能出現在抗戰期間。外國得到領事裁判權,這只能在鴉片戰爭之後;中國收回領事裁判權,只能在民國三十二年之後。總之,考生在複習教材時,應特別注意某個時代與其他時代比較之下,它的特色是什麼?才能掌握每一個時代的重點,這也是判斷考題正確選項的基本依據。
(三)自我對話與推理能力的訓練:
大考中心的命題注重的是學生「基本能力」的獲得,許多考題往往需要掌握基本史事,再加以邏輯的推論,才能得到正確的答案。由於各版本的歷史教材在編寫時,各章節的設計已經反映出該章節主要的重點,因此,考生在複習教材時,不妨將各章節的標題通通化為疑問句,然後自問自答,如果你能清楚掌握該章節的重點與邏輯脈絡,那就表示你對該章節具有推理能力。舉例言,高三的世界文化史有一章專談三大宗教的興起與發展概況,這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蘭教與佛教,這時你應自己畫出一張世界地圖的簡圖,就三大宗教興起的區域、擴張的經過、分佈的範圍、教義的特色與派別的爭論等,在地圖上手繪,並自問自答。例如,在講基督教的發展時,可論證基督教從被羅馬帝國迫害到成為國教的演變過程,又,基督教成為歐洲主要信仰後對其他宗教的迫害,還有基督教對歐洲中古史的影響(例如政教之爭、教會對教育的貢獻等等),教會在中古時代的擴張(例如俄羅斯與波羅底海地區的普魯士),以及後來的宗教革命(涉及到各種派別的區位分布,以及新教某些派別與資本主義發展之間的關係)。總之,對一個問題必須做全盤的思考,而且必須從課本的文字中跳脫出來思考(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而不是死記課本的文字不放),如此複習,像福爾摩斯辦案,用合理的解釋追究答案,讀書自然有趣,可謂事半功倍。

二、解題的要領
(一)先確定時間、空間背景:
將考題中涉及時間、空間因素的部分圈起來,先做判斷,通常答案就會很快出現。例如,圩田的普遍出現是在宋代以後的事情,而它的空間則是在江南,因此時間與空間都不能錯亂。政府規定地方政府上繳稅收只能用白銀,這必然是明代中葉以後的事情。某個「國民政府」與日本談判,並達成協議,日本政府決定交回領事裁判權,則這件事的時間與空間只能是抗戰期間南京的汪精衛政府,不可能是重慶的蔣介石政府。諸如此類的題目,都可用時間與空間的定位,很快找到合理的答案。
(二)找出最重要之關鍵字:
有些關鍵字只會在特殊時空出現。例如捺缽、猛安謀克、怯薛這些名詞,分別為遼、金、元的組織。又如「商幫」、「士紳」都屬於明清時期的社會現象。「預選說」是聖奧古斯丁與喀爾文教派的理論,「因信稱義」則是馬丁路德的理論。諸如此類等等。
(三)找出某個國家的立場:
有些國家在特定時空下,會有自己的國家立場,例如,畢斯麥主政時期的德國,國家立場是結交英、俄,孤立法國;二次大戰前期,德國的政策是不得罪俄國,東守西攻;清末民初美國的對華政策是門戶開放,不希望中國被瓜分。諸如此類的題目甚多,考生碰見這類題目,勢必要好好思考各國在某種情境下的國家立場,就能很快求出正確選項。
(四)專題特徵的掌握:
例如中國政治史常考宰相制度的演變,社會史方面常考人口問題,經濟史方面常考商幫與美洲作物與白銀對中國的影響,思想史方面常考先秦各家學說的特徵、理學與心學的特色等等。東南亞史喜歡與地理課程配合,考某國的宗教、族群與文化特色等等。世界現代史常考兩次世界大戰的基本史事等等。凡此都有跡可循,且題目會重複出現(只是形式加以轉變而已),考生如果多留意一下近幾年指考題目,對各種類型的題目稍作整理,就能找出命題的基本概念。
(五)妥善運用消去法;
先將不合理的答案消去,再就剩下的答案做判斷。單選題中,一定只有一個答案是完全合理的,除非題目有爭議。圖表題最常用到這一方法。
(六)要會運用時間換算:
指考考題喜歡用西元來紀年,所以必須了解中國的重要朝代相當於西元哪一段時間,尤其近代史部分,此種換算更要做到精確的程度。會運用時空換算才能將中國史與世界史大事連在一塊兒。舉例而言,乾隆五十八年,英國派馬嘎爾尼來華,考生若懂得年代換算,當可求出當年為 1793 年,英國已經開始工業革命,因此對華的政策也逐漸轉變。(近代史年代換算的方法,考生可請教自己的歷史教師)
(七)注意中國史引用外國人之資料或外國史引用中國人之資料﹙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史事或中國人眼中的外國史事﹚:
因為文化的隔閡,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史事或中國人眼中的外國史事,其用語、觀察的角度與了
解的深度,都會出現偏差,要注意他們表達的重點,不要以詞害義。
(八)注意各種題型表達的意涵:
指考題型包括簡述題、史料題、情境題、圖表題及地圖題等,其中以史料題最多,判斷上也較困難。無論哪一種題型,首先都要先做時空上的定位(某個場景或描述的情況只能在特定的時空中發生),找出影響判斷的主要關鍵字,再運用消去法去掉不合理的選項,則正確的選項就很容易判斷出來。舉例而言,各教材上都提到希特勒基於種族優劣論而屠殺猶太人,但如果希特勒同時屠殺猶太人、同性戀與共產黨,答案便不是種族優劣論(共產黨很多都是德國人,與種族優劣論無關),正確選項是「這些人都違反基督教教義」(共產黨是無神論、猶太教與基督教自古對立、同性戀者犯淫亂之罪,三者都違反基督教教義,因此此選項最為合理)。因此,考生不能死記教材中的標準答案,必須根據各種題型的內容,作出合理判斷,才能找到正確選項。在非選擇題方面,作答時應盡量精簡,避免節外生枝,否則很容易被扣分。如果非選擇題答案限制字數,考生千萬不可超過字數,否則會遭到扣分。

地理考科 - 掌握命題趨勢,平常心應對

先熟悉課程標準、測驗目標及近年考題
目前教科書是一綱多本,並沒有統一的標準本,考試命題是依據課程標準所列之主要概念為原則,並依各考科的測驗目標設計試題,但是各科試題將提供充分的資訊,讓考生作為答題的依據。因此,建議考生先將地理科的課程標準找出來瀏覽一次,瞭解高中三年地理科課程的所有重點。其次,注意大考中心所公布的地理科指定科目考試測驗目標如下:
  1. 評量考生地理學的知識體系。
  2. 評量考生處理資料的能力。
  3. 評量考生賦予地理現象意義的能力。
  4. 評量考生在不同情境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將指考地理科的試題詳細練習一次,可以知道實際題型、試題在各冊的分布比重、難易度、所偏重的測驗目標、試題形式以及命題的趨勢。題型多為單選題和非選擇題,試題形式包括文字題、長文題、圖表題及照片題,其中「長文題」及「圖表題」近年都有極高的比例,考生一定要多練習,而測驗目標更是偏重「評量考生處理資料的能力」和「評量考生賦予地理現象意義的能力」,此種命題趨勢值得考生注意。

注意能力導向的試題、培養處理地理資料的能力
教科書採用一綱多本之後,命題多朝地理能力著手,地理科的命題出現較多能力導向的試題,例如 處理地理資料的能力、解釋與分析地理現象的能力、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處理地理資料的能力」過去較為忽略,例如: (1)閱讀長文以辨識資料的正確性、(2)辨識資料的邏輯關係、(3)根據資料解釋地理現象或作因果關係的判斷。為了配合能力導向的命題 趨勢,試題題幹將增長以提供足夠的資訊,所以閱讀及理解能力、解釋圖表意義的能力將更為重要。
以九十五學年度的地理科試題為例,圖表題有較高的比例。有些圖形的表示方法不同於以往,例如座標圖中,將單位面積產量置於橫座標,年數置於縱座標,與一般的慣例相反:
又如氣候圖以較少見的「點散布圖」形式表示:
另一種新的題型是利用「流程圖」提出各項問題,九十五學年度出現的流程圖是中國西部地區農業活動和沙漠化的關係,其餘常見的流程圖是中亞鹹海縮小的因果關係及環境影響,考生也要特別注意。其他例如圓餅圖、二萬五千分之一等高線地形圖、氣候圖、人口金字塔圖等,都是常出現的圖形,因此各種圖形都要在平時多加練習。「中國西部地區農業活動和沙漠化的關係」流程圖如下所示:
熟悉世界最新的變化和時事
地理學是一門研究地表各種自然與人文現象的空間分布,現象與現象之間的交互作用,以及這些現象整合成的區域特性的學科, 基本內涵是地表空間。當今全球事務瞬息萬變,人文地理討論的內容與時俱進,與以前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要多注意時事性的考題。時事性的考題並不一定要知道新聞的詳細內容,重要的是其所代表的地理意義,以及引發的影響等。


需要多注意的主題
除了時事性的問題之外,需要多注意的主題還有很多,例如:
  1. 某一種地理現象的全球空間分布,及形成其空間關係的原因,例如全球小麥產地分布、全球石油產地分布、鐵礦產地及輸出路線等。
  2. 世界各國家、島嶼的形狀及位置等傳統地圖題。
  3. 中國大陸最新的經濟發展情勢,及其與東南亞國協的關係。
  4. 臺灣的高速鐵路完工後所造成的時空收斂及城鄉互動、休閒農業和生態農業、地層下陷等。
  5. 全球環境議題,如全球暖化、臭氧層破洞、生物多樣性、外來物種、沙漠化、自然災害等。
答題時的建議事項
在真正應考前及應考時,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可提供給考生參考:
  1. 近年來地理科選擇題雖然全為單選題,但是多以題組的方式出現,題組之前常有一個較長的總題幹,此總題幹時常有很多正確答案的線索,因此總題幹一定要仔細看,甚至看兩次以上。
  2. 避免因為粗心而出現的錯誤,最容易疏忽的是南北半球季節的顛倒、橫座標和縱座標所表示的意義沒有看清楚等等。
  3. 非選擇題要多加練習以增進答題能力。非選擇題在閱卷時,並無「部分給分」的情形,因此千萬不能寫錯別字,名詞一定要按照課程標準所用的名詞為準,答案要用最簡單扼要的文字,表達出最完整的意思,例如氣候類型要將全名寫出來,但是多餘的文字不可以多寫。
  4. 最容易忘記的內容,例如羅斯托經濟發展的階段、區域發展的空間整合階段、臨海國家運輸網系發展的階段、邱念孤立國的六個圈帶等,在考前一兩天要再複習一次,以備非選擇題出現時寫出正確的名稱。

最後,考前幾天要有正常規律的生活,早起早睡,養成運動的習慣,以平常心面對考試,一定能夠得到最理想的成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卡茲咔次 這裡是指考學測統測訊息加油站
很高興尼的到訪